5月9日,欧智库布鲁盖尔研究所(Bruegel)发文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17届博鳌亚洲论坛上宣布的中国金融开放举措并无新意,与去年11月特朗普访华时宣布的举措大致相同,部分举措甚至在中国2001年入世后就该实施。美国政府关注的是知识产权保护、“中国制造2025”等威胁美方技术竞争比较优势的领域,金融开放的这些举措并无益于改善中美关系。
文章表示,在本届博鳌论坛上,中国新任央行行长易纲公布了中国金融开放的具体细节,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明确中国取消银行和资产管理公司海外持股比例限制的时间表,预计将于2018年6月份前实施。此外,还将放宽外资银行业务范围。二是明确开放保险业市场,2018年6月份前将海外持股比例上限放宽至51%,并在三年后取消上限。此外,海外公司在设立全资机构前,无需连续两年在中国境内设立代表处。三是将证券、基金和期货公司外资持股比例上限放宽至51%,三年后取消限制。
文章指出,目前还很难判断中国开放金融业的实际举措,唯一的重要信息是瑞银获得了私人基金许可,允许其为中国内地机构和高净值投资者管理资金。该许可允许外资银行在中国建立全资在岸公司,提供固定收益、股权和多资产私人基金。
文章认为,对外开放无疑将使中国获益。由于中国银行资产负债表大幅增长和不良贷款高企,中国监管机构需清理市场。中国过去几年的大规模证券化也得益于外资的参与。但是,美国政府更关注的是知识产权保护、“中国制造2025”等威胁美方技术竞争比较优势的领域,金融开放的这些举措并无益于改善中美关系。即使中国加快金融开放步伐,也很难预计2018年中美关系将朝有利方向发展。
来源:Bruegel 摘译:28365356(IEF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