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6月15日,中国财政要情有:财政部发布关于延续宣传文化增值税优惠政策的通知;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的通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进一步扩大进口若干措施;周强武撰文提出对“特氏风格”要习以为常。
一、政策发布
1、财政部发布关于延续宣传文化增值税优惠政策的通知
6月11日,财政部发布关于延续宣传文化增值税优惠政策的通知:一是自2018年1月1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对专为少年儿童出版发行的报纸和期刊,中小学的学生课本等出版物在出版环节执行增值税100%先征后退的政策。二是自2018年1月1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免征图书批发、零售环节增值税。三是自2018年1月1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对科普单位的门票收入,以及县级及以上党政部门和科协开展科普活动的门票收入免征增值税。
2、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的通知》
6月13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的通知》:一是中央调剂基金由各省份养老保险基金上解的资金构成。按各省份职工平均工资90%和在职应参保人数作为计算上解额的基数,上解比例从3%起步,逐步提高。二是中央调剂基金实行以收定支,当年筹集的资金全部拨付地方。中央调剂基金按人均定额拨付,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核定的各省份离退休人数确定拨付资金数额。三是中央调剂基金是养老保险基金的组成部分,纳入中央级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款专用,不得用于平衡财政预算。
3、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进一步扩大进口若干措施
6月1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确定:一是适应消费升级和供给提质需要,支持关系民生的日用消费品、医药和康复、养老护理等设备进口,落实降低部分商品进口税率措施,减少中间流通环节,清理不合理加价,让群众切实感受到降税带来的好处。二是大力发展新兴服务贸易,促进研发设计、物流、咨询服务、节能环保等生产性服务进口。三是完善免税店政策,扩大免税品进口。四是增加有助于转型发展的技术装备进口。
二、数据盘点
1、中国5月份CPI同比上升1.8%
6月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中国5月份CPI同比上升1.8%,环比下降0.2%。其中,城市同比上升1.8%,环比下降0.2%;农村同比上升1.7%,环比下降0.1%。食品价格同比上升0.1%,环比下降1.3%;非食品价格同比上升2.2%,环比上升0.1%。消费品价格同比上升1.3%,环比下降0.2%;服务价格同比上升2.5%,环比下降0.1%。
2、中国5月份PPI同比上升4.1%
6月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中国5月份PPI同比上升4.1%,环比上升0.4%。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升5.4%,环比上升0.5%。其中,采掘工业价格同比上升8.1%,环比上升1.1%;原材料工业价格同比上升7.4%,环比上升0.8%;加工工业价格同比上升4.4%,环比上升0.3%。
3、中国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8%
6月14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中国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8%,环比增长0.58%。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0%;制造业同比增长6.6%;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12.2%。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集体企业同比下降2.9%,股份制企业同比增长6.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同比增长8.4%。
4、中国5月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3553亿元
6月14日,财政部发布数据显示,中国5月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3553亿元。其中,一般债券2366亿元;专项债券1187亿元。1—5月累计发行地方政府债券8766亿元。其中,一般债券6002亿元;专项债券2764亿元。截至2018年5月末,中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66272亿元,控制在全国人大批准的限额之内。其中,一般债务104526亿元;专项债务61746亿元;政府债券156038亿元;非政府债券形式存量政府债务10234亿元。
5、中国5月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631亿元
6月14日,财政部发布数据显示,中国5月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631亿元,同比增长9.7%。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650亿元,同比增长8.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8981亿元,同比增长10.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7003亿元,同比增长0.5%。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2981亿元,同比增长9.4%;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4022亿元,同比下降1.2%。
三、重要活动
1、6月5日,刘昆部长召开国有资产报告工作部际协调机制第一次会议。
2、6月7日,刘昆部长在京会见新加坡财政部长王瑞杰一行。
3、6月11日,邹加怡副部长在部内会见东盟秘书长林玉辉一行。
四、地方财政
1、山东省财政评审事业蓬勃发展
6月12日,山东省财政厅发布消息称,2017年山东省各级财政评审机构对“财税改革落实年”重点工作任务全力以赴,有效开展项目评审工作,主动发挥项目评审在部门预算管理中的定量基础和专业技术支撑作用,展现出积极状态。一是项目评审业务迈上新台阶。评审规模再创新高,“管家、理财、参谋”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职能转型步伐加快,建立与现代预算制度相适应的预算评审机制;评审效能显著提升,积极服务重点财政业务,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二是支出标准建设取得新突破。加强统筹推进,集中开展定额标准制定工作;加强探索研究,着力构建内容完整、结构优化、定额科学、程序规范的标准体系;加强体系建设,开展支出预算等标准制定。三是预算绩效管理开创新局面。绩效目标管理着手开展,绩效评价范围不断拓展,绩效评价结果充分运用。四是项目评审模式呈现新水平。规范评审程序,提高管理水平,保证评审质量,评审工作流程更加严密;社会评审力量使用更加规范,切实提高项目评审质量和应对复杂项目评审要求;信息手段辅助评审更加普遍,积极研究财政业务一体化建议方案,提升评审信息化工作水平。
2、云南红河财政启动新一轮财源振兴计划
6月13日,云南省财政厅发布消息称,今年起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启动新一轮财源振兴计划,坚持“两型三化”基本方向,巩固提升烟草、冶金等传统产业,着力培育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全面提高防范和化解政府债务风险能力。一是重点从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跨境金融等行业着手,发挥“三区”优势。通过政策扶持、资金引导、税收优惠等形成新经济增长点。二是强化重点税源企业扶持。建立以企业价值指数为标准的重点税源企业分类清单,加大精准扶持力度。三是编制财源建设规划。设立红河州财源建设基金,加大对实体企业支持力度,引导并撬动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参与财源建设。四是强化重点税源监控。建立财政收入动态分析管理系统,形成财政收入管理、涉税信息共享、财税部门联动、涉税执法监督“四位一体”的监控管理体系。五是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奖励财源建设成效明显的县市、重点税源企业。制定县市财政收入质量评价办法,依据县市税收增长比例、非税收入占比等综合考核奖惩。六是加强项目储备库建设。争取财力补助和项目建设资金支持,平稳消化增支压力,切实解决重大项目建设资金不足。七是不断推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债务预算管理,拓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范围。
五、财政时论
1、周强武:对“特氏风格”要习以为常
近日,财政部28365356主任周强武应约在《环球时报》发表署名文章。文章认为,唱高调,说狠话,重利轻义,左右摇摆,甚至出尔反尔,不仅是中国,整个国际社会都要面对特朗普这样一位“非主流”领导人。然而,我们应看到,在看似“与众不同”背后,特朗普摆出的实际上还是美国政客素有的实用主义和“高高在上”架势。只是历任美国总统尚有主流价值观和国际道义责任的约束,而特朗普似乎毫无顾忌,只谈交易。与特朗普打交道,还是要适应这种“特氏风格”,既要做好底线思维,更要保持足够定力,耐心与其周旋。
在经贸领域更是如此。今年以来,特朗普为应对中期选举压力,对外在朝核、中东、经贸等问题上四处出击,特别是向包括中国在内的主要贸易伙伴祭出贸易大棒。坦率地讲,由于自身经济结构原因,美对华贸易从1985年开始出现逆差,到2000年左右规模就已接近1000亿美元。从那时起,逆差就成为中美之间难以回避的核心议题之一。中美此轮贸易摩擦较以往并无二致,只是特朗普的调门更高,声势更大,要价更加离谱了。
实际上,中美经贸关系历来都充满着“斗”与“合”。回顾布什时期的5轮战略经济对话和奥巴马任内的8轮战略与经济对话,中美在经济轨道共形成700多项务实成果,每一项成果取得都来之不易,都是协商出来的,其实就是吵出来的。
无论是中美经济联委会和中美商贸联委会,还是后来的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美方历来是漫天要价,动辄提出几十条甚至是上百条要价“清单”,我们当然是针锋相对,提出对等诉求。双方在谈判中往往互有攻守,反复拉锯,甚至剑拔弩张。议题从缩减贸易逆差、加大市场开放、深化国企改革,到加强区域和全球规制建设,涉猎面之广,常常令人难以置信。但最终总能达成一致,形成双方均满意的成果。这些成果不仅直接造福中美两国和两国人民,也为区域和全球经济稳定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道法各异,殊途同归。特朗普执政首年,中美关系总体延续了稳定发展势头。两国元首三次会面,多次通话,为双边关系定调领航。但是,一旦涉及具体问题,“特氏风格”任性一面就会暴露无遗。就在近日,特朗普又把矛头对准加拿大、墨西哥、欧盟、日本等传统盟友,责成美商务部对进口汽车和零部件发起232调查。在特朗普“美国优先”总思路下,传统盟友都无法“幸免”,中美之间更免不了大大小小的摩擦。
对此,我们要有战略定力,不要被其阵势吓倒。无论如何嚷嚷,特朗普一定明白,贸易战只会两败俱伤,中美之间终究要止戈休兵,回到谈判协商正轨上来。中美不打贸易战,要通过协商解决好两国经贸领域的问题。这一共识既反映了中美深度融合、相互依存的经济现状,也符合两国关系过去40年来跌宕起伏但总体向前的正确方向。对于“特氏”风格,我们需要淡定面对,更需要策略应对。不管形势如何变化,也不论一时一事如何发展,我们要始终要不急不躁,不慌不忙,以两手对两面,在“做好自己”上下更大功夫。
(原文载于《环球时报》,5月31日)
六、国外视角
1、《金融时报》:2018年将是中国供给侧改革承上启下之年
近日,随着全球经济复苏,各国政策加速从需求侧刺激转向供给侧改革。作为先行者,中国供给侧改革已初具成效,成为中国经济新韧性的基石,2018年将是中国供给侧改革承上启下之年。
从增长视角看,2018年供给侧改革将进行新接力,发力重心从粗放式的行政调控转向精准化的市场调节,有望进一步巩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2018年下半年,“有形之手”将加速向“无形之手”有序交棒,要素价格市场化的机制改革将成为供给侧改革的新重心。绿色税收、环保长效监管将使自然资源价格反映负外部性成本。资管新规、利率市场化将矫正资金成本与风险的匹配关系。薪酬机制的优化与创新激励的完善,则有望对人力资本的“知识红利”进行充分定价。乡村振兴战略有望打通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打开农村闲置要素的利用渠道,引导城市冗余要素向边际产出更高的农村沉淀。因此,供给侧改革将转向精准化、长效化的持续发力,改革红利将加速显现,进而为中国经济长周期复苏夯实基础。
从通胀视角看,2018年供给侧改革行至第一阶段下半程,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将引导通胀步入一个小高峰。2018年中国供给侧改革新重心是要素价格市场化,将为通胀注入新动力。其一,自然资源价格市场化本质是将负外部性计入资源价格,因此将持续抬高产业链上游成本。其二,随着利率市场化趋于完成,从全球经验看,资金成本将首先出现迅速抬升,而国内去杠杆的深化和全球加息周期的提速,都将强化这一趋势。其三,中国人口红利正从“数量红利”转向“知识红利”,叠加知识产权的完善和激励机制的创新。人力资本价格将逐步水涨船高,并对与之匹配的技术条件和制度条件产生更高要求,引致新变革成本。其四,基于全球复苏的较强需求,2018年全球原油价格中枢将同比大幅提升,油价走势将长期保持高位震荡,增强通胀输入压力。在上述各因素共振下,成本驱动的结构性通胀将振荡走强,在供给侧改革第一阶段末期形成一个小高峰。
从更宏大的历史视角看,中国经济再立改革潮头。四十年之际,在更广阔的纵深下,新一轮改革开放大潮正在涌动。改革层面,将从释放红利转向创造红利,加快增长动力机制转换,实现可持续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借力全球新一轮技术革命,提振全要素生产率;从增量调整转向结构调整,顶层设计和底线思维并重,着力解决结构失衡、两极分化、利益藩篱、阶层固化等复杂问题。开放层面,将从较低层次转向更高层次,稳步完成资本项目开放、进一步扩大进口、发展服务贸易,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从商品输出转向信用输出,加速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为全球提供与自身经济体量相称的国际信用;从被动跟随转向主动引领,积极推动全球治理变革,成为全球公共产品最重要提供者之一。2018年下半年,中国有望陆续推出更多超预期、实操性的具体措施,不仅将在短期提振市场信心,更将为下一个四十年高质量发展打开战略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