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7月6日,中国财政要情有:财政部印发《关于加快安全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财政部发布关于明确烟叶税计税依据的通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进一步扩大科研人员自主权的措施等;刘尚希认为应对风险挑战要抓住公共风险形成机制。
一、政策发布
1、财政部印发《关于加快安全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7月2日,财政部印发《关于加快安全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一是攻克一批产业前沿和共性技术。聚焦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需求,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安全技术与装备科研为重点方向,通过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支持符合条件的灾害防治、预测预警、监测监控、个体防护、应急救援、本质安全工艺和装备、安全服务等关键技术的研发。二是加强安全技术成果转移转化。通过创投基金等渠道支持转化一批先进适用的安全技术和产品。鼓励地方政府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制度,健全科技成果评估和市场定价机制,提升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效率。
2、国务院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
7月4日,国务院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一是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和过剩产能压减力度。2020年,河北省钢铁产能控制在2亿吨以内;列入去产能计划的钢铁企业,需一并退出配套的烧结、焦炉、高炉等设备。二是有效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2020年采暖季前,在保障能源供应的前提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的平原地区基本完成生活和冬季取暖散煤替代;对暂不具备清洁能源替代条件的山区,积极推广洁净煤。三是2019年1月1日起,全国全面供应符合国六标准的车用汽柴油,停止销售低于国六标准的汽柴油,实现车用柴油、普通柴油、部分船舶用油“三油并轨”。
3、财政部发布关于明确烟叶税计税依据的通知
7月4日,财政部发布关于明确烟叶税计税依据的通知:纳税人收购烟叶实际支付的价款总额包括纳税人支付给烟叶生产销售单位和个人的烟叶收购价款和价外补贴。其中,价外补贴统一按烟叶收购价款的10%计算。
4、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进一步扩大科研人员自主权的措施等
7月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确定:一是改革科研管理方式。凡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已有的项目申报材料,不得要求重复提供。减少各类检查、评估、审计,对自由探索类基础研究和实施周期3年以下项目一般不作过程检查。二是对科研急需的设备和耗材可特事特办、不搞招投标。科研人员在研究方向和目标不变的前提下,可自主调整技术路线。项目直接费用除设备费外,其他费用调剂权下放项目承担单位。三是对承担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攻关任务的科研人员加大薪酬激励,对全时全职的团队负责人及引进的高端人才实行年薪制,相应增加当年绩效工资总量。
二、数据盘点
1、中国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7298.3亿元
6月2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中国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7298.3亿元,同比增长16.5%。其中,按经济类型分,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8103.5亿元,同比增长28.7%;集体企业实现利润总额93.1亿元,同比增长4.4%;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9119.8亿元,同比增长20.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739.1亿元,同比增长6.9%;私营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466.2亿元,同比增长10.6%。按三大门类分,采矿业实现利润总额2333.6亿元,同比增长41.6%;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23150.1亿元,同比增长13.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利润总额1814.6亿元,同比增长26.1%。
2、中国6月份PMI为51.5%
6月3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中国6月份PMI为51.5%,环比下降0.4个百分点。从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PMI为52.9%,环比下降0.2个百分点;中型企业PMI为49.9%,环比下降1.1个百分点;小型企业PMI为49.8%,环比上升0.2个百分点。从分类指数看,生产指数为53.6%,环比下降0.5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为53.2%,环比下降0.6个百分点;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8.8%,环比下降0.8个百分点;从业人员指数为49.0%,环比下降0.1个百分点;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50.2%,环比上升0.1个百分点。
三、重要活动
1、7月5日,许宏才部长助理在部内会见委内瑞拉经济财政部长西蒙·塞尔帕一行。
四、地方财政
1、云南省财政统筹用好社保兜底政策精准脱贫攻坚
6月29日,云南省财政厅发布消息称,云南省财政社会保障工作兜住贫困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底线,推进健康扶贫、就业扶贫和社会保障兜底扶贫等各项扶贫政策落地见效。第一,制度统筹,精准救助、精准脱贫。一是统筹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筹措城乡困难群众生活补助资金;二是进一步做好低保和扶贫政策有效衔接工作,加强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政策在政策、标准、对象和管理上的衔接;三是加强居民家庭经济核对平台建设,切实强化资金监管。第二,构建防线,筑牢健康扶贫医疗保障网底。一是基本医保全覆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基本医保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全额补贴;二是医疗救助全纳入,将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医疗救助范围,取消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救助起付线;三是兜底保障全实现,针对符合条件的实际困难居民,由县级政府统筹有关资金进行兜底保障,省级财政按照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年人均6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四是家庭医生全签约,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100%覆盖。第三,凝聚合力,推进就业扶贫工作纵深发展。一是确保就业扶贫政策落实落地,通过就业创业实现增收脱贫;二是切实提高就业扶贫工作水平,出台具体措施,促进农村贫困劳动力就业能力提升;三是注重提高就业资金绩效水平,通过政策支持和资金引导,破解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中培训与输出脱节等问题。
2、广东省江门市“五个注重”推进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
7月3日,广东省财政厅发布消息称,江门市财政以“五个注重”搭建起预算绩效管理的“四梁八柱”,构建“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第一,注重全面性,强化绩效目标管理方式。一是全面量化绩效目标,严格把控绩效目标评审过程;二是不断深化事前事中事后评审模式,确保绩效目标合理科学;三是切实优化绩效管理系统性能,形成绩效目标“申报—评审—批复”系统化管理。第二,注重针对性,创新绩效项目监控模式。一是分节点常规监控,监测序时进度,防止支出方向与绩效目标发生偏离;二是多层面重点监控,提高支出质量,发挥第三方评审专家作用。第三,注重系统性,完善绩效项目评价形式。一是开展绩效自评复审,通过比对差距分析原因以加强绩效管理;二是加大重点评价力度,加强对本市重大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绩效评价。第四,注重客观性,健全评价结果反馈机制。一是向被评价单位反馈评审结果,针对异议问题由预算单位提交佐证材料,再由评审专家研究修改;二是向相关业务科室反馈评审结果,综合业务科室意见,进一步提高评审结果科学性。第五,注重实效性,强化评价结果运用手段。一是将绩效评价结果与财政资金项目申报和分配挂钩,按财政资金使用效果分配资金项目;二是将绩效评价结果与市人大或上级监督部门绩效质询挂钩,重点绩效评价结果作为年度财政决算报告附属材料一并报送,呈市人大审阅。
五、财政时论
1.刘尚希:应对风险挑战要抓住公共风险形成机制
近日,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表示,人类社会已经进入风险社会,但人类应对不确定性及其衍生风险的知识体系仍未建立。世界的本质是不确定性,进行财政改革就是为了应对各种不确定性,化解公共风险。对于政府而言,应对风险挑战的首要问题是区分个体风险与公共风险。两者性质不同,因此对二者的区分是正确处理政府、市场、社会之间关系的基本依据。进入新时代后,现代财政的新使命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实际上就是解决新时代面临的公共风险。公共风险形成机制表明,公共风险与个体风险相互关联,并且可以相互转化;公共风险源自于私人风险的非线性外部化;公共风险的基本特征是隐蔽性、关联性、不可分割性;经济、社会、国内国外等不同领域的公共风险可以相互转化、叠加。
当前,我国面临四大风险挑战:一是世界以美国为首的逆全球化倾向;二是经济风险,主要是新旧动能无法衔接的风险,眼前是防范金融风险;三是社会风险,表现为阶层固化、社会排斥和贫富差距拉大等,眼前是解决贫困问题;四是环境风险,主要指生态环境风险,眼前是污染防治的问题。当前的经济风险至关重要,而金融风险越来越成为经济风险的重中之重,遏制金融风险的关键又在于处理好债权债务关系。政府部门、企业部门、金融部门、居民部门均通过资产负债表相互关联,导致风险可以通过资产负债表传播。所以遏制公共风险应从债权债务入手,通过降低宏观杠杆率、降低资产负债率等举措来遏制经济领域的公共风险。
应对风险挑战的基本方法是进行风险隔离,其中包括五个方面:第一,抑制个体风险的外部化,实现风险内部化;第二,防止各领域公共风险相互转化;第三,从债权债务关系着手,遏制经济风险传播;第四,从社会个体行为关系入手,遏制社会风险传播;第五,加快改革风险“大锅饭”体制。改革开放后“利益大锅饭”已经消失,但是“风险大锅饭”依然存在。只要人们冒着风险追求利益,就会制造风险,进而会形成公共风险。如何真正打破“风险大锅饭”体制,已经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
六、国外视角
1、《金融时报》:贸易战是中国经济最大的挑战
近日,《金融时报》发文称,中国改革开放后的产业升级与技术进步,离不开国际经贸秩序的接纳,美国立场转化可谓40年来未有之变局。
6月15日是中美贸易战尖峰时刻,在国内外猜疑声中,美国表示按原计划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随之,中国商务部明确回应,中国将采取同等规模、同等力度的反制措施。无论刘鹤谈判还是罗斯访华,中方给出的承诺可谓优厚,如媒体报道中方承诺每年增加约700亿美元的美国农产品和能源进口。但美国放弃征收新关税是中方的底线。中方措辞强硬,做法则以谈判为主,如国务院已公布《关于积极有效利用外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对市场准入、投资便利化、区域布局、国家级开发区创新等方面进行规范。
未来中美贸易格局依赖两国关系走势。当前中美贸易纠纷不仅在于7月大限的关税,更在于两国关系的重新定位。贸易战是经济事务,但不能就经济谈经济,更应从外交、政治、历史等角度来审视贸易战。中方已有多位专家发声,表示要在计算之外,看到更大格局。如苏剑从军事战与经济战对比指出,军事战是以国家为单位,本国内各个阶层的利益基本一致,而贸易战在本国内各个阶层的利益不一致,比如提高关税保护了美国企业,但实际上也伤害了美国老百姓的利益,中国企业和美国的消费者在利益上具有一致性;施展从凯恩斯对一战分析出发,强调在经济单元和政治单元不重合的前提下,经济问题引发的政治问题会造成巨大的后果,努力消除这种不重合是当下应思考的方向。
历史经验表明中美关系影响中国经济。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一路高歌猛进,其实质是产业升级与技术进步,而这两者都离不开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经贸秩序对中国友好与接纳态度。首先,40年来技术进步的最大源泉来自中国产业链整合进国际经济合作网带来的技术转移,不论这种转移是通过外国直接投资、加工贸易、山寨还是以市场换技术。其次,产业升级对内依赖急行军般的固定资产投资,对外依赖国际市场对中国产能的接纳与国际分工网络对中国产业的衔接。在此过程中,中国将人力成本及其他成本极低的优势发挥到极致,整合整个东南亚同一产业网中的所有国家,从而顺利成为世界工厂。美国对华贸易战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最大的变局,也是中国经济最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