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7月13日,中国财政要情有: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的指导意见》;财政部发布关于加大力度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的通知;财政部印发《关于扩大进口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的意见》;财政部发布关于进一步扩大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范围的通知;刘尚希认为宏观政策选择需考虑公共风险。
一、政策发布
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的指导意见》
7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的指导意见》:一是健全国有金融资本基础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全流程、全覆盖的国有金融资本基础管理体系,完善产权登记、产权评估、产权转让等管理制度,做好国有金融资本清产核资、资本金权属界定、统计分析等工作。二是落实国有金融资本经营预算管理制度。规范国家与国有金融机构的分配关系,全面完整反映国有金融资本经营收入,合理确定国有金融机构利润上缴比例,平衡好分红和资本补充。三是深化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加大国有金融机构公司制改革力度,推动具备条件的国有金融机构整体改制上市。
2、财政部发布关于加大力度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的通知
7月10日,财政部发布关于加大力度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的通知:一是严格落实2018年改革计划。各地要尽快将计划新增面积分解到具体市、县和灌区,落实到具体地块,计划新增改革实施面积的落实情况将作为2018年度改革绩效评价的重要考核内容。二是狠抓改革重点区域。“十三五”期间每年新增的200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区、上年被批准认定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要全部纳入年度改革实施计划,率先开展改革。三是因地制宜设计改革方案。奖补资金筹集方面,要多渠道、多方式落实资金,特别是要加强对现有财政补贴、项目资金的整合与统筹使用,鼓励将奖补资金支出纳入财政预算。
3、财政部印发《关于扩大进口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的意见》
7月11日,财政部印发《关于扩大进口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的意见》:一是支持关系民生的产品进口。支持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日用消费品、医药和康复、养老护理等设备进口,落实降低部分商品进口税率措施,减少中间流通环节,清理不合理加价,完善免税店政策,扩大免税品进口。二是增加有助于转型发展的技术装备进口。三是增加农产品、资源性产品进口。适度增加国内紧缺农产品和有利于提升农业竞争力的农资、农机等产品进口。四是继续落实有关给予同我建交最不发达国家97%税目输华产品零关税待遇的承诺。
4、财政部发布关于进一步扩大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范围的通知
7月13日,财政部发布关于进一步扩大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范围的通知:一是自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将小型微利企业的年应纳税所得额上限由50万元提高至100万元,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100万元(含100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二是《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扩大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范围的通知》自2018年1月1日起废止。
二、数据盘点
1、中国6月份CPI同比上升1.9%
7月1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中国6月份CPI同比上升1.9%,环比下降0.1%。其中,城市同比上升1.8%,环比持平;农村同比上升1.9%,环比下降0.1%。食品价格同比上升0.3%,环比下降0.8%;非食品价格同比上升2.2%,环比上升0.1%。消费品价格同比上升1.5%,环比下降0.2%;服务价格同比上升2.4%,环比上升0.2%。
2、中国6月份PPI同比上升4.7%
7月1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中国6月份 PPI同比上升4.7%,环比上升0.3%。从生产资料价格变动情况看,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6.1%,环比上升0.4%。其中,采掘工业价格同比上升11.5%,环比上升1.3%;原材料工业价格同比上升8.8%,环比上升0.6%;加工工业价格同比上升4.6%,环比上升0.3%。从生活资料价格变动情况看,生活资料价格同比上升0.4%,环比持平。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升0.7%,环比上升0.1%;衣着价格同比上升0.3%,环比下降0.1%;一般日用品价格同比上升1.1%,环比持平;耐用消费品价格同比下降0.5%,环比持平。
3、中国2017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决算数为172592.77亿元
7月12日,财政部发布数据显示,中国2017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决算数为172592.77亿元,决算数为预算数的102.3%。其中,税收收入决算数为144369.87亿元,决算数为预算数的106.5%;非税收入决算数为28222.90亿元,决算数为预算数的85.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决算数为203085.49亿元,决算数为预算数的104.2%。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决算数为16510.36亿元,决算数为预算数的111.4%;外交支出决算数为111.4亿元,决算数为预算数的95.2%。
三、重要活动
1、7月2日,邹加怡副部长在部内会见拉美开发银行行长卡兰萨一行。
2、7月8日,刘昆部长在德国柏林出席第五轮中德政府磋商期间会见德国副总理兼财长朔尔茨。
四、地方财政
1、湖北省黄石市财政局打好五套组合拳——加强和规范国有资产管理
7月9日,湖北省财政厅发布消息称,湖北省黄石市财政局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国有资产管理,采取切实措施打好系列资产管理“组合拳”。第一,加强培训宣传,着力提升资产意识。一是加强信息宣传,发表资产管理工作的调研信息和先进做法;二是加强培训宣传,召开资产管理工作培训会进行说明;三是加强政策宣传,印发相关文件并进行解释。第二,坚持建章立制,夯实资产管理基础,清理、修改、完善现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制度,重新梳理和完善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等各环节的配套管理办法和资产配置标准。第三,强化考评激励,着力提高管理效果,建立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考评机制。第四,突出检查整治,全面规范资产管理,将全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检查列入财政监督检查计划,针对账实不符、配置管理等问题开展专项检查。第五,完善管理体系,确保资产管理全覆盖。一是做好政府资产报告试点工作,建立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开展专项课题研究;二是完成政府性债务投资项目资产清查登记工作,针对项目中的各类问题组织开展清查登记工作;三是逐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报告工作机制,加强国有资产资源报告体系,全面反映国有资产管理情况。
2、浙江省温州市财政做好“一二三”再创温州高质量发展新辉煌
7月10日,浙江省财政厅发布消息称,浙江省温州市财政局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紧扣“生财、聚财、用财”三篇文章,切实提高资金使用绩效,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第一,围绕一个“中心”,做好“生财”文章。一是着力提高收入质量,优化收入结构、夯实收入基础;二是着力加强预测分析,建立税收统计数据共享和联合分析机制,完善财政部门联动机制;三是着力培育优质财源,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第二,加强两个“统筹”,做好“聚财”文章。一是统筹财政资金,加大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统筹力度,压减一般性支出,严控“三公”经费;二是统筹扶持政策,组建转型升级产业基金和科技创新创业投资基金,整合专项资金,确保新政落地。第三,把好三道“关口”,做好“用财”文章。一是把好预算编制“关”,政府投资项目预算、专项资金纳入部门预算同步编制,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二是把好预算执行“关”,加强远程审核支付服务,扩大授权支付范围;三是把好预算公开“关”,市级所有部门全部公开部门预算。
五、财政时论
1、刘尚希:宏观政策选择需考虑公共风险
近日,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表示,我国现在面临的国内外风险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在风险社会时期,政府主要面对的是公共风险,公共风险决定了公共政策的制定、调整、变化。
对于公共风险的判断包含三个角度:一是个体风险的外部性程度。公共风险很大程度上是由个体风险外部化造成的,若不及时应对,个体风险将逐渐演变成公共风险和潜在公共危机;二是制度变迁滞后性程度。目前金融监管、金融体制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需对金融监管的体制和方式进行反思;三是外部风险传导。全球经济格局、政治格局不断重塑,特别是美国反全球化政策措施使全球不确定性风险急剧放大。
当前,我国面临三大公共风险。一是金融逆市场化风险。采用行政化手段实现金融去杠杆会产生严重负面影响,甚至产生新风险。金融体制市场化改革相对滞后带来金融双轨制,同时还存在缺乏事中监管的情况。如何提高监管能力,改变监管体制,真正转向宏观审慎监管至关重要。二是生产效率下降风险。在体制改革进展不理想的情况下,政府过分依靠投资维持经济增速会导致产能过剩、高杠杆,同时也会抑制消费。三是高杠杆带来脆弱性风险。政府部门、企业部门、金融部门之间的资产负债表关联度不断加深,高负债率情况下,风险会通过资产负债表传播,带来公共风险。
公共风险的防治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要转变应对风险的思维方式。各类风险是相通相串、互相转化的,应当用辨证施治整体观来应对。二是防范当前公共风险要有大局意识。要保证政策目标合理排序、基本稳定,防止宏观政策频繁变化,同时在执行上保持一致,在政策上保持协调。三是以风险缓释原则来处置风险,需有过渡性政策安排,而不是引爆风险。去杠杆和去产能都需采用过渡性政策安排,不能采取急刹车。四是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伐。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变,以要素市场化改革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六、国外视角
1、《金融时报》:面对贸易战,中国应及时反思并主动扩大开放
近日,《金融时报》发文称,中美关系蜜月期已经过去,美国态度转变是中国道路的重要变化节点。中国已逐渐滑向美国头号“竞争对手”定位,体现出美国战略调整的决心。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中国应及时反思,妥善应对。
第一,认清贸易战是持久战。第一波贸易战规模340亿美元,即使算上直接与间接的经济影响,规模还在可接受范围内。但贸易战后续外溢影响值得关注。此外,若有更大规模的关税及更严厉的制裁,中国经济将面临更严峻的国际环境。从当前美方态度看,贸易战绝非加征500亿美元关税可以结束,美方希望的是中国做出深刻改变。因此,除非中方反击对美造成足够痛感,或者中国做出调整令美重新定位中国经济地位,否则,中美贸易战将是个长期过程,间杂着打打停停、以战迫和或者以和为战等不同阶段。其中,普通个人以及企业即使不直接参与中美经贸,也将深受影响。
第二,理性看待中美实力对比。事实上,无论中国以和平还是激进方式崛起,都会改变原有全球政治经济版图。这意味着中国与美国冲突本质上很难避免,只是冲突方式将会不同。当前出现的“中国实力全球第一”言论有害无益,只会在国内鼓噪情绪,在国外引发忌惮。从学术定义而言,国家实力包含软实力与硬实力。就中美国家实力而言,按照力量与发挥力量的能力衡量,中国综合国力远不如美国,也很难说高于日本、德国。回顾中国的发展,过去四十年最大经验在于保持外向型经济政策、经济自由和稳定政经环境。中国目前已被视为美国之外的最大经济体,但考虑到综合实力等因素,中国经济仍旧有不少改善空间。
贸易战爆发的结果,很大概率是中国曾经享有的友善国际环境不再,经济轻松扩张的好日子结束。过去美国人民亲历的全球化带来的优势和短处,以后中国人民也会感受到。时代或许正对中国关上一扇门,中方正确的应对是突破自身打开一道窗,即主动制造开放机遇,努力争取开放机会。